当前页面:首页 >> 关于新恒 >>  品牌新闻 >>  新恒资讯

新恒百家宴 | 第一期·上海古城文化的传承者-鲁老师

分布时间:2022-09-03 浏览次数:124次

“上海作为国际大都市,很多人对它过去的历史并不清楚,我想让国人都能知道上海过去丰厚的历史底蕴。”


这是我们在对鲁老师的采访中,听到最多的一句话,也是印象最深刻的一句话。


我们初次见到鲁老师时,很快就被他身上散发出的儒雅文化气息所吸引。在后续的一系列访谈中,鲁老师“好学、研究、探索”的精神,也不断地打动着我们。


鲁老师原本是一位政府单位的工作人员,退休后成为了一名致力于上海古城文化研究和传播的资深文化专家学者。


如果你想了解上海古城文化,那么鲁老师一定是不二人选。

和鲁老师对话的过程中,仿佛在被一位智慧老者带领下,置身于流淌着上海古城文化的历史长河之中。


鲁老师与现任中共第十九届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党组副书记韩正谈论露香园顾绣


微信图片_20220903171149.jpg


目录

一、鲁老师人物经历

二、与上海古城文化的渊源

三、传播古城文化的坚持与努力

四、传承古城文化对时代的发展意义


温馨提示

本篇文章字数约2500字,阅读时间约8-10分钟。


鲁老师人物经历


鲁老师全名鲁克龄,是土生土长的上海古城(老城厢)人。


鲁老师在小时候,便对事物具有强大的探索欲望。


由于对物理领域具有极大的兴趣,他从小便自发学习各种物理知识和动手研究半导体等物理器件,把了解到的理论知识,充分应用到了实践当中,展露出强于平常的动手能力。


这种能力在鲁老师的学生生涯中,也一直被凸显。


直到鲁老师就读高中时期,因为响应国家“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号召,鲁老师被分配到崇明农场工作。


在崇明农场待了一段时间后,当时国家学校缺乏教师资源,便决定从往届优秀生中精挑细选一批学生,补足教师资源。鲁老师便因此被选中,进入“华东师范大学”进修。


在进修后,他被调到海潮中学当物理老师。到了84年,鲁老师因为工作能力突出,又被提升到教育学院当教研员。


教研员生涯中,鲁老师由于个人技术的特长,于1991年,在南市区区委书记的邀请下,加入了上海南市区有线电视台筹建组,也因此成为了全国有线电视的开拓者,与同事们一同推动了我国有线电视时代的来临。


之后,鲁老师担任南市区有限电视台台长,一直为我国有线电视事业的发展,努力奉献。


光荣退休后,鲁老师也仍不停下脚步,又进入到上海市老年大学总校担任老师,教学“《影像摄影-纪录片》”课程,其课程十分受学生们欢迎,常常要排队才能报上名。


除此之外,鲁老师还一直保持研究、学习和传播“上海古城文化”的状态,我们在鲁老师的公众号“上海古城记忆”中,可以看到,作为上海古城文化的资深专家和学者,他一直都想让国人更好更多更清晰地了解上海丰富的历史底蕴。

微信图片_20220903171202.jpg



与上海古城文化的渊源


鲁老师是一位生在上海古城(老城厢),长在上海古城,学习在上海古城、工作在上海古城和生活在上海古城的上海古城人。


在2014-2018年,我国进行全国第二次地名普查的时候,鲁老师受邀成为黄浦区专家审核组成员,专门对黄浦区的组成老区之一,老南市区进行审核,最终审核文件也收录于国家资料库。


鲁老师对上海古城文化的热爱,近乎成为了他生活的一部分。在生活中,他经常花费时间去查阅学习相关上海古城的书籍、遍访上海古城的旧迹、访问熟悉上海老城的老人。据鲁老师的夫人讲述:“鲁老师是逢上海老城的书就买,生活中一心专研于关于上海老城文化的研究中。”将时间和经历都奉献给了上海老城的文化。


只为了让更多人知道上海这座历史文化名城1000年的历史,将上海古城文化传承给下一代,传播向全世界。

微信图片_20220903171214.jpg




传播古城文化的坚持与努力


“上海的历史文化,可以讲近千年的。但前八百年的历史文化,也许知道的人并不太多。”


鲁老师对古城文化的丰厚知识,正如上文所说,除了过去岁月的积累,还有不断与日俱进的书本阅读、实地考察和寻访老人,他始终在丰厚的知识储备上增加了解和积累。



中国的桃文化,起源于上海三大名园之一的露香园,为了溯源研究“露香园水蜜桃”,鲁老师特意跑到还传承着“露香园水蜜桃”基因的宁波水蜜桃研究所,在与其所长深入沟通研究后,要来了十几颗水蜜桃苗。回到上海后,在郊远地区,与农民多番协商,获取了几分地,决定亲身种植,以从施种、萌芽、生长等全阶段研究和分析“露香园水蜜桃”的文化。

整个桃树种植研究的过程,鲁老师一共花了5年时间,5年后,桃树终于结出了丰盛的果子。

鲁老师带着丰盛的桃子,回到了家,将自己亲手种的桃子都分给了邻居们,并组织大家,举办研讨会,让大家在边吃边听的过程中,一起讨论“露香园水蜜桃”的文化。

后来,由于鲁老师长期的操劳加上身体问题,在生病住院和动手术后,被医生要求“不能再种桃子,否则身体吃不消”,才砍掉桃树。


光是“露香园水蜜桃”的研究,鲁老师便投入和贡献出如此多的努力,更何况,整个上海古城文化的研究体系呢?


难以想象,鲁老师为了上海古城文化的研究和传承付出了多少辛苦。


然而,当我们问鲁老师为什么那么努力坚持去做这些事情呢?


鲁老师只是淡然地一句:“上海作为国际大都市,很多人对它过去的历史并不清楚,我想让国人都能知道上海过去丰富的历史底蕴。”



传承古城文化对时代的发展意义


如果说,有没有一个对上海古城文化最熟悉的人?那这个人一定是鲁老师。


借用鲁老师的一句话来说:“对古城文化的研究,越干越有劲,越干越喜欢。”


随着时代的快速进步,人们每天都在追逐不断地进步,经济的转型升级、文化的创新创造、科技的迭代升级,无不在努力向前。


但在这些努力中,很少有人看到中国古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价值,很少有人认识到时代的进步都是立足在过去坚实的基础之上的。


如果我们忘却过去,就相当于抛弃发展的基础。


幸好,在历史潮流的飞跃发展之下,还有鲁老师这样的人,坚持和传承中国古文化,才能不使中国古文化被遗忘在历史发展的潮流之中,才能让中国古文化始终为时代的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精神或物质上的支撑。

-END-


社会责任

公益组织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新恒集团(版权内容后台编辑) 沪ICP备2022020546号

400-106-9929

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

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

400-106-9929